為確保群眾“急難愁盼”事項件件有著落,事事有回音,臨溪鎮黨委、政府搭建鎮村兩級“連心橋”,通過練好“早、親、快、實、嚴”五字訣,唱響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“和諧曲”。
問題發現“早”。激活“黨建+綜治”的治理模式,定期召開工作例會,加強與村“兩委”及成員單位負責人的聯系,主動挖掘矛盾糾紛“潛在”隱患,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,制定針對性的化解措施和辦法,力求發現一起、介入一起、調處一起、化解一起,堅持“抓早、抓小、抓苗頭”,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。臨溪鎮雄路村“民事村了”工作制度,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,凝聚黨員干部戰斗力量,把鎮黨委、政府服務平臺“關口”前移,及時有效地將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,形成了基層社會治理的“應村”模式,打造了鄉村版的“楓橋經驗”
對待群眾“親”。堅持把“心”貼近群眾,及時登記群眾訴求,第一時間聯系相關責任人解決問題,化解矛盾,站在群眾角度化解群眾問題和矛盾。為提升調解人員工作水平與能力素質,定期開展相關業務培訓;調解人員定期帶著問題走訪,近距離與群眾“嘮家?!薄疤托母C”,獲得群眾親近感,促使群眾主動配合問題調查和解決。
信訪處置“快”。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做到快受理、快調查、快處理、快結案,力爭一次性處理到位不留后遺癥。按照登記、梳理、分流、承辦的流程,以“誰承辦誰答復”的原則進行反饋答復。對群眾反映的合理問題,一次性給予答復、辦結;對一時辦不到或不合理的要求,耐心細致地做好群眾的解釋、說服工作,做到“滿懷感情工作,耐心細致化解”,提高一次性處理問題的成功率,有效地減少了重復訪,控制了越級訪,減少了信訪量。
解決問題“實”。黨政主要負責人親自抓,堅持按規定期接訪,與上訪群眾面對面、零距離接觸,就地化解疑難復雜糾紛,對能夠馬上解決的,當場拍板解決,對一時難以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,想辦法創造條件限時解決,確保群眾信訪“事事有答復,件件有落實”。
責任落實“嚴”。嚴格貫徹落實信訪包保聯系制度,對每件問題線索“一對一”指定責任人、辦理方式和辦結時限。堅決落實包案責任,主要領導以上率下示范帶動,包案領導積極作為,確保每件信訪案件“事事有回音、件件有結果”,從根本上減少了信訪積案的產生和有效化解。(王睿)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政務微信
政務微博